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什么书)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3-02-07

《黄帝内经》是谁写的?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实际是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

后世经过考证,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名称由来: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被收录于“医经”中。

所谓“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之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其重要性。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为“经”,如儒家“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等。

之所以称“内经”,并非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是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

《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外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散佚不传。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原书18卷,即《素问》和《针经》(唐以后的传本改称《灵枢》)各9卷。书中以医药理论为主,兼及针灸、方药的治疗。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阐述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规律、病证等多方面内容。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之大成,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医学发展的基础。

《黄帝内经》对后世的影响无与伦比,虽然历代的各类医书浩如烟海,但其理论依据,无不源自《黄帝内经》。

此书流传甚广,历代研究整理此书的医家和著作也颇多,著名的有隋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唐朝王冰的《注黄帝素问》、明代张志聪的《黄帝内经素问灵 枢集注》、张介宾的《类经》、清代汪昂的《素问灵类纂约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一方面“情志”是统一的,“志”是内在的基础,本神曰:“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解精微论曰:“夫水之精为志”,皆是强调“志”是内在气机运化。

“情”是外在的表现,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另一方面,细纠起来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即情是情,志是志,所谓“见景生情,逢场作戏”,情与志有时也是不一致的。

《灵枢》:

《灵枢》最早称《针经》。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就有“先立《针经》”之语,相当于自我介绍。后来又称为《九卷》,晋皇甫谧复又称之为《针经》,再后又有《九虚》、《九灵》、《黄帝针经》等名。

《灵枢》一名,始见于王冰《素问》序及王冰的《素问》注语中。王冰在注《素问》时,曾两次引用“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这句话,在《三部九候论》中引用时称“《灵枢》曰”。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