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防风通圣散及二类方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1-10-14
防风通圣散出自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栀子组成。
 
从方药上看,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凉膈散加上桔梗荆芥当归芍药、滑石、川芎防风、石膏、麻黄白术,就与防风通圣散一致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凉膈散)治大人、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黏,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并宜服之。”可见凉膈散除了主治内有积热,阳明燥结,还可治头面部诸多火热上浮症状。凉膈散实际上是由荡涤积热的调胃承气汤与清热散结的栀子连翘薄荷黄芩组成,诸药共用可清上而畅下,使内外热邪有所去路。
 
刘完素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详细记载了凉膈散的加减运用:咽喉痛,涎嗽,加桔梗荆芥穗;嗽而呕者,加半夏生姜;衄血呕血,加当归芍药、生地黄;淋者,加滑石、茯苓(去皮);风眩,加芎、石膏、防风;酒毒,加葛根荆芥穗、赤芍药、芎、防风桔梗。“咽喉痛,涎嗽”“嗽而呕者”可以看做肺系的表热之证,“衄血呕血”“风眩”可以看做里热动血化风,甚至热与湿相合,流于下焦,而发为“淋证”,综合来看,正是风热壅盛于外、里热盛极于内、表里三焦俱实的防风通圣散证。可以说防风通圣散是刘完素对凉膈散的继承与发展。
 
此外,刘完素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记载了另一个防风通圣散类方——双解散,“治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伤,无问自汗、汗后、杂病,但觉不快,便可通解得愈。小儿生疮疹,使利出快,亦能气通宣而愈”。双解散即防风通圣散加益元散(砂仁、滑石、甘草)而成。
 
刘完素对凉膈散的继承与发展,与他的学术思想密切相关,他认为火热病的病机,有一个关键的中间环节——“怫热郁结”,而治疗火热病的关键就在于宣通郁结,而不仅仅在于清热泻火。所以刘完素在凉膈散上所添加的荆芥防风、滑石、石膏诸药都是为开发郁结而设,他甚至还觉得防风通圣散中的滑石、甘草量少力微,合用益元散成双解散以增加发散郁结之力,这是因为刘完素认为“如世以甘草、滑石、葱、豉寒药发散甚妙,是以甘草甘能缓急,湿能润燥,滑石淡能利窍,滑能通利;葱辛甘微寒;豉咸寒润燥,皆散结,缓急、润燥、除热之物”。
 
后世温病学家继承了刘完素火热病证的治疗思想,并对防风通圣散有进一步的改良。如清代医家杨栗山在《伤寒瘟疫条辨》中记载:“予谓麻黄性大热,冬时正伤寒发汗之要药也。温病乃杂气中之一也,断无正发汗之理,于法为大忌,即河间亦未言及。不如易僵蚕、蝉蜕得天地清化之气,以涤疫气,散结行经,升阳解毒。且郁热伏于五内,伤损正气,胀闷不快,川芎香窜,走泄真元,白术气浮,填塞胃口,皆非温病所宜,不如易黄连、姜黄辟邪除恶,佐归、芍凉血散郁以退蒸,则心肝和而风火自熄矣,因名增损双解散。”这一描述亦体现了温病学派治疗火热病证,开发郁结时较为倚重清宣透解之法,也可以说是对刘完素学术思想的延伸。
 
防风通圣散为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所设,其适应症状当为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等。临床上亦可以广泛运用于皮肤变态反应、感染性疾病、其他疾病伴大便秘结者,如皮炎、湿疹银屑病皮肤过敏结膜炎肥胖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脑病后遗症、慢性阑尾炎高血压等。(胡昌磊 涂远誉 郭振东 林捷良)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