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难忘的中医课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9-09-23
翻开那珍藏50多年的厚重的教材合订本,看到一篇篇已经泛黄的讲稿,脑海里浮现出老师们的身影,思绪穿越回大学时光,在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一堂堂精彩的中医课历历在目,令我难以忘怀。
 
蔡中慧治蛔厥
 
1964年7月14日,蔡中慧老师(1911—1989)在课堂上讲自己用乌梅汤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症的一则医案。
 
1964年5月17日上午6点,班上一位女同学因突然发病被送到中山医院急诊室,主要表现是脘痛阵发而拒按,额部冷汗,四肢厥冷,吐出蛔虫,口渴不欲饮,饥饿不欲食,时而烦热,脉弦大数,舌尖红,西医诊断为胆道蛔虫症,中医称为蛔厥。经过西医急诊治疗,该患者第二天还未彻底止痛。经院方同意,在患者入院26小时后,特地请中医诊断学的蔡中慧老师进行会诊。他当场开了一张乌梅丸加减的中药处方,患者服后当日症状即得到缓解,次日上午顺利出院。
 
在课堂上,蔡中慧老师操着带有无锡口音的普通话,将患者的表现与《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和后世注解,以及有关的中药方剂知识,一一进行讲解。特别对原方之加减作了明确的讲解:方中以乌梅之酸,黄连川楝子之苦,吴茱萸、川椒、干姜之辛,可以安蛔止厥。因患者呕吐伤津,故去原方之桂枝附子细辛等刚燥之药,病属实证故去人参当归之补药,加天花粉清热润养,玄胡活血止痛,使君子杀虫,青皮疏肝理气,陈皮茯苓和胃等。当时听来真是鲜活生动,至今也难忘却。
 
金寿山治妇人脏躁
 
1965年上半年的《金匮要略》课,金寿山(1921—1983)老师负责主讲脏躁病。这堂课是全年级的大课,有92个学生,此外还有2个陌生的女患者,一个神采飞扬,一个却黯然神伤。那个神采飞扬的患者姓王,51岁,1964年3月开始月经不规则,6月开始闭经,然后就变得疑神疑鬼,精神紧张,忧虑多思,悲伤欲哭,常常胸闷太息,心神恍惚,总觉得要出什么事,晚间多梦,失眠易醒,常常哈欠、伸懒腰,肩背肌肉酸痛。到医院也查不出什么病来。有人介绍这位女患者请金寿山高诊。患者吃了三个星期的中药,病情大为好转;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理,病情基本控制,来到课堂时一切正常。
 
第二个女患者姓李,时年48岁,其病情陈述和王姓女患者差不多,区别在于是近来才发病。她愁容满面,言语絮叨纠结,双目含泪,频频太息,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金寿山为李姓患者切脉良久,看了舌象,经过一番思索,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以下处方:生甘草、紫石英、白芍、生龙骨、生牡蛎、柏子仁、茯苓茯神远志、小麦、大枣(剂量略)。
 
金寿山老师讲解道:此乃脏躁,《金匮要略》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素问》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用甘麦大枣汤,甘草大枣之甘味以缓肝之急,小麦为心之谷,以养心之气;白芍甘草就是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柔肝缓急;紫石英、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柏子仁、茯苓茯神远志养心安神。如见口苦、小便黄,还可加百合生地知母,取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之意,是《金匮要略》治百合病的专方专药。沪上名医程门雪常将这些经典方合用以治疗心神病证。
 
黄文东演绎治肝法
 
大学三年级开始上中医临床课,用的是二版教材,其中就包括上海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内科学讲义》和《针灸学讲义》。
 
《中医内科学讲义》由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编,教研室主任黄文东(1902—1981)是《中医内科学讲义》主编,也是我们的中医内科学授课老师之一。他主讲了胃痛呕吐泄泻、虚劳等病证。在扼要讲述肝气肝火肝风课后,又以“王旭高治肝三十法”为题进行深入讲演。在教研室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肝气虚是以肢体筋脉疲乏、全身困乏为特征,而与脾气虚、肝血虚有连带关系,应该用补气养血,如效果不显则可加桂枝以推动药力,往往有效。如此讲述大大地加强了辨证论治理论的深度,对学生学习古代临床专著有画龙点睛、振聋发聩的作用。
 
陆瘦燕针灸治痹证
 
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实力强大,有陆瘦燕、杨永璇、奚永江、党波平、姚若琴、金舒白、吴绍德、李鼎、汤颂延等一大批现代著名针灸学家。
 
陆瘦燕(1909—1969)亲自给我们讲痹证的针灸治疗,从《素问痹论》《灵枢周痹》等内容出发,介绍痹证的历史沿革、病因和发病机制、脉舌、转归预后、病证鉴别、病型分类、针灸治疗原则。尤其他根据《灵枢官针》篇内容,对痹证以症状表现、受邪部位等为据,采用相应的《内经》刺法,如皮痹用毛刺、半刺,肉痹用浮刺、分刺、合谷刺,脉痹用经刺、络刺,筋痹用关刺、恢刺,骨刺用输刺、短刺,以及根据病机应用扬刺、齐刺、旁刺等多针刺,寒痹则以燔刺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又对各种后世针刺手法,如烧山火用于寒痹,透天凉用于热痹,龙虎交战用于止痛,作了详细介绍,并根据临床分证结合个人经验,介绍了痹证的一些选穴处方。理论联系临床,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后来这篇讲稿被收入《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集》之中。他还在课堂上做了烧山火示范,这些都对我以后从事针刺手法研究有深远影响。
 
在这些名师的培养和教导下,我养成了勤奋踏实的实践精神和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今天如果以我从教40多年的经历对我经历的大学本科临床教育进行总结,应该是:努力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不断加强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用启发式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并根据疾病谱和临床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充实科研和临床成果。课堂讲解和情景课、练习课、质疑课、临床讲座和见习、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一切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服从于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进行灵活调整。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50周年,又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谨以此文向祖国和母校献礼。
 
(作者陆寿康系上海中医学院1969届本科毕业生)
Tag标签: 中医(229)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