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不传之秘 在于剂量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7-16
医者云:“中药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但是,关于中药处方剂量的正确应用则是建立在长时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的。笔者以为,中药剂量的运用当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因药性而异。临症用药,要精方简药,把握纯粹、平缓、清灵的准则。药过病所,必伤正气,医者不行不知也。山西王氏妇科以医治妇人病为特长,妇人以血为本,临证用药不行杂投,须慎重用药,细心酌量。
 
因病而异
 
临床处方,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病之急、缓、新、久而有所差异。
 
新病及急性发病者多邪气盛而正气未衰。此刻,要捉住病况的症结所在,要点打破,以求兵贵神速。处方用药,药味宜少,用量宜大,取其力专而猛。此刻选方用药要单纯,要有力气,假如用药不及病所,则易姑息养奸,贻误病况。笔者曾治一怀孕6月的孕妈妈,患肠道梗阻,腑气不通,虽属妊娠期,但其病危情急,故抓住时机,以大承气立方,佐人参一味予之。既急下救危,又固护正气。一剂投下,便下胎安,诸症立解。
 
久病,缓慢病患者,正气渐衰,邪气缠绵不去,病况杂乱,症多真假夹杂,寒热并存。此刻用药不行偏寒偏热,不行纯补,亦不行峻下。立方宜药味多,用药要照料全面,用量宜小,虽力缓味薄,但无过分之虑。久病患者,多脾胃衰弱,饮食尚难消化吸收,宜小剂频服之,才可缓慢取效。笔者曾治一产后腹泻、不欲饮食的衰弱患者,予六正人汤,嘱其一再服之启脾胃、资化源以求效果。
 
因人而异
 
人有男女之别,老少胖瘦之异,体质强弱,先天禀赋之不同,用药剂量也不行混为一谈。
 
临床上对老年人、体质衰弱患者,因其抗病才能弱,且症情较为杂乱,处方时药味宜多,剂量宜小,努力做到药力平稳弛缓,全面照料身体多种病证。若剂量过重,则易致邪未去,而正气先伤,而治成坏病。
 
青壮年及体质强壮者,病多实症,宜用药剂量大、药味少、药力专,其病去也速。笔者对未孕女人痛经、有瘀血块,有显着“不通则痛”症状的患者,选方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常显速效。关于因人用药,《圣济总录》中一段话说:“凡服药多少,要与患者气血相依,盖人之禀受本有强弱,又贵贱苦乐,所养不同,岂能够一概论。况患者有新久之异,尤在暂时以意裁之。故诸富贵人骤病,或少壮肌腠细密与受病日浅者,病势虽轻,用药宜多。诸久病之人,气型羸弱,或腠理开疏者,用药宜少”。这一理论对用药剂量有必定的指导意义。
 
因时而异
 
临床用药剂量的挑选,要充分考虑四时时节气候的影响。酷热时节,运用温热发散、解表药物应酌减剂量,避免体内壅热过甚或发汗过多而致病况加剧。冰冷时节,运用苦寒清热通利之品也要酌减剂量,避免重伤人体阳气,加剧病况。秋天气候枯燥,要少用燥药。长夏暑热之季,用滋阴柔润之品宜量小、慎用,避免生湿而伤脾胃。从中医五行生克与脏腑联系而论,关于用药剂量的多少也随时节变迁而改动。药王孙思邈就从前说过:“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夏宜省苦增辛以养肺,秋季宜省辛增酸以养肝,冬天宜省咸增苦以养心,四季省甘增咸以养肾”。
 
因药性而异
 
药乃看病之物,品种繁复,包括有毒无毒、性缓性烈、寒热温凉之、质地轻重之别,故临床运用剂量也大有差异。质轻如桑叶、菊花薄荷桂枝通草、灯芯草、竹茹、木通、丝瓜、浮萍、竹叶等,多为植物之花、叶、枝及中空的茎,临床运用宜轻量。质重如磁石、石膏、代赭石、牡蛎、龙骨、龙齿、龟板、鳖甲、石决明、白芍、枣仁、薏仁等药,多为矿藏或甲介类及植物的根、果实类药物,临床运用宜量重。
 
药性平缓、无毒的药物,如山药、扁豆、云苓、麦冬、天花粉等,用量可偏大。对药性峻烈、有毒或芳香辛窜的药物,如乌头、附子、朱砂、马钱子、鹿香、龙脑、木香、砂仁等药,用量宜小。此外,对中药的干品与鲜品,临床运用剂量也有差异。因其质量悬殊很大,运用时应根据情况酌情增减剂量。(王金亮)
Tag标签: 中药(18)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