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脘穴 Xiawan(RN10)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1-02-09

[出处]《灵枢·四时气》:“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

[别名]下管

[穴名解]水谷至此,已为脾之真火磨化已融,方下入小肠,而分清浊,故曰下脘。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图8—1—2)

下脘穴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9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9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取法]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处取穴。

[功用]和胃健脾,消积化滞。

[主治]腹坚硬胀,食谷不化,痞块连脐上;食饮不化,入腹还出;呕逆,泄泻,虚肿,日渐消瘦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

[配穴举例]下脘配陷谷,主治肠鸣,食谷不化;下脘配中脘,主治腹坚硬胀,痞块;下脘配足三里,主治食饮不化,人腹还出。

[现代研究]临床用于胃炎,胃下垂,肠炎,消化不良等症。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